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狭窄

就诊科室: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简介

主动脉瓣位于左心室和主动脉的连接处,主动脉瓣狭窄是由于先天性瓣叶发育畸形、退行性病变、风湿性病变侵害导致主动脉瓣叶增厚粘连,瓣口狭窄。病程长久者可发生钙化或者合并细菌性心内膜炎等。轻度狭窄者没有明显症状,中重度狭窄者可有呼吸困难、心绞痛和晕厥等症状。一旦出现症状、病情恶化,除非施行手术治疗,否则预后较差。

临床症状

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等。

好发人群

老年人。

并发疾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性猝死、消化道出血等。

常用检查

血常规、血气分析、电解质检查、心肌酶检查、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X线片、超声心动图、CT、心电图、心导管检查等。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治疗周期

根据患者情况而定。

是否医保

是。

常用药物

呋塞米、氢氯噻嗪、卡托普利等。

主要病因

一、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损害

风湿炎性病变导致瓣膜交界区粘连融合,瓣叶挛缩畸形,瓣口面积减小。但是需要注意单纯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几乎不存在, 大部分会伴有关闭不全以及其他瓣膜损害。

二、先天性畸形

主动脉瓣先天性畸形主要有单叶型、二叶型和三叶型,其中以二叶型畸形最常见,患病率约为1%~2%,男性多于女性。主要表现为瓣叶结构异常,瓣膜易增厚、钙化、僵硬致瓣口狭窄,容易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1、单叶瓣畸形

会导致严重的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是导致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多数在儿童时期出现症状,青春期前需矫治。

2、二叶瓣畸形

大概1%的个体在出生时会出现二叶瓣畸形,主要以男性多见。畸形本身不会导致狭窄,但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血液紊流,损伤瓣叶,进而引起纤维化及钙化,让瓣膜活动度逐渐减低,最后形成瓣口狭窄。

3、三叶瓣畸形

主要症状表现为三个半月瓣大小不等,并且部分瓣叶会出现交界融合。大部分患者的主动脉瓣功能可能终身保持正常,少数患者会有主动脉瓣狭窄。

三、瓣膜退行性损害钙化

钙质沉积于瓣膜上形成钙化结节,瓣叶活动受到限制,导致瓣口狭窄。钙化是老年人单纯性主动脉瓣狭窄的常见病因。

传播途径

一般不具有传染性。

典型症状

一、呼吸困难

大部分的晚期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若是病情加重,会导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甚至会导致咳粉红色泡沫痰等急性肺水肿的症状。

二、心绞痛

心绞痛是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最常见,也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症状表现为胸骨后疼痛,以及胸闷等其他不适感,主要由运动诱发,一般在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

三、晕厥

大概30%的患者会出现晕厥,主要表现为眼前发黑。晕厥大多在站立、运动中或运动后发生,很少在休息时发生。

其他症状

主动脉瓣狭窄晚期会导致心排血量降低的各种表现,例如明显的疲乏、虚弱、周围性发绀等。

而血栓栓塞以及胃肠道出血多见于老年退行性主动脉瓣钙化男性患者。

就医指征

若是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心绞痛等症状,要尽早就医。

若是出现昏厥、眩晕等严重症状,要立即就医。

诊断标准

一、病史

是否有风湿热史。

是否有感染史。

是否有先天性主动脉狭窄家族史。

二、临床表现

是否出现呼吸困难、心绞痛和晕厥等症状。

视诊是否发现心尖搏动增强,位置可稍移向左下。

触诊是否发现心尖搏动有力,呈抬举样等症状,并且患者的胸骨右缘第2肋间出现可触及收缩期震颤。

叩诊心浊音界正常或者是可稍向左下增大。

听诊在胸骨右缘第2肋间可闻及收缩期粗糙喷射性杂音,呈递增递减型,向颈部传导。主动脉瓣区S2减弱,可在呼气时闻及S2逆分裂。心尖区有时可闻及S4。

药物治疗

主动脉瓣狭窄一般没有特异性药物治疗,主要选择对症支持治疗。

出现心力衰竭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要选择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利尿剂,卡托普利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普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进行,以此减轻心脏负担。

若是有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症状的患者,还需要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主动脉瓣狭窄需要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和风湿热活动。

若是患者患有风湿性心脏病,需要使用长效青霉素来控制风湿热。

若是患者出现心绞痛选择给予改善冠状动脉循环的药物。

所有药物均应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手术治疗

一、传统外科开胸主动脉瓣置换术

手术内容为全身麻醉并进行体外循环,开胸直视下切除主动脉瓣叶,置入人工心脏瓣膜。

主要适用于严重瓣膜病变,或者是伴随关闭不全的患者。

瓣膜置换术后需要配合服用抗凝药物例如华法林、肝素等进行治疗。

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主要分为经外周动脉入路和经心尖入路两种。

经外周动脉入路主要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操作更加简便等优点,所以开展比较广泛。

而对于外周血管条件不佳,或者是瓣膜复合体结构不适合进行经外周动脉入路的患者,也可以选择经心尖入路。

饮食调理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主要选择奶类、蛋类、鱼类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

多吃蔬菜水果,维持微量元素的摄入。

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日常护理

保证充足的睡眠。

若是出现心力衰竭要卧床休息。

若是没有心力衰竭要适当进行运动。

戒烟戒酒。

预防措施

清淡饮食,保证营养均衡。

保持量好心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避免劳累,戒烟戒酒。

预防感染,保持个人以及家庭卫生。

定期体检。

参考文献: